第39章(1 / 3)

“莫掀竹帘,这是接引马车的规矩。”

“阿纯姑娘,你可知我们到哪里了?”

“我不知道,这世间,包括天上云城的仙君们都不知道迷津建在哪里,也不知道该从哪里才能去。读书人,你读过《桃花源记》吗?”

陶生点头:“小生很是喜欢。”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你知不知道,这个渔人便就是无知无觉地踏上了迷津渡,误入一个与他所在世界不同的另外一个世界?”

“可那不是陶先生想象出来的文章吗?”

阿纯睁开眼睛,一瞥书生:“你又不是陶先生,你怎知这不是真事?”

陶生不善辩论,便没有回话,而是若有所思地看向那斑驳的竹帘子。

就在这时,只感觉马车一顿,停了下来,门帘子被车夫掀了开来:“迷津渡到啦,两位客官下车吧。”

两人依次跳下车车外天气晴朗,唯有几朵棉花丝一般的白云飘荡在空中。虚空中刮着微风,带着清香的味道。

书生四望,见自己身处一条由平整青石铺就的大道上,大道两旁栽种着高大的紫荆,紫荆茂密,圆形的嫩叶衬托着一串串浅紫的花朵,熙熙攘攘,犹如盛宴,放眼望去时,两旁的紫荆连成一片,犹如紫色的华带,蔚为壮观。

在他们身边,有各色各样的人路过:手持拂尘、仙风道骨的高人,一身罗绮、挂满金银的富人,也有神态萎靡、细瘦干柴的穷人……他们之中,老人、孩童、男人、女人皆有,集结世间百态,各行各业。

陶生好奇地望着这些行人,发现这些人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满怀心思一般,行色匆匆。

“我们走吧。这些皆是裹着人形皮囊的‘非人’,可不像人世那样安平,你一直盯着他们看,他们可会生气的。”阿纯似乎很了解这迷津渡的规矩,她拉着陶生的袖子,朝前处一指,“你看,迷津渡就在前方了。”

陶生扭头看去,见不远处立着一座六柱五间的石牌楼,牌楼以蓝色琉璃瓦为顶,整条的白石为柱,整座牌楼雕梁画栋,极尽精巧。在正面匾额上,龙飞凤舞地写着三个大字“迷津渡”。

视线穿过牌楼,可见之后便是渡口,有无数乌篷小船停驻在那头,船夫同那些接引的马车一样,戴着青笠,披着蓑衣,或站或立,蓑衣里头却皆是透明一片,不见人的模样。有些渡客正站在船边与船夫说着些什么,似乎在讨价还价。

阿纯拉着陶生走过牌楼,陶生回望那高大的牌楼,见背面匾额上单单只写了一个字:空。在陶生对这迷津渡一切都尚未适应时,阿纯已经拿着钱袋开始同一个船夫讨价还价了。

只是她才同船夫说上两三句,这只暴脾气的灵兽已经将声音抬高八度,颇有一种一语不合就开打的节奏。

“什么?!去一个桃源就要五两银子?去一次黄泉才一两,你明抢就直说啊!”

那船夫似乎是躺在船上晒太阳的节奏,一根芦苇棒子在他嘴巴的位置翘上翘下的如果他有模样,那么应该是个死鱼眼的懒散小郎君。

那船夫的声音听来颇显年轻,但透着一股子懒洋洋的味道,似乎在这般晴好的天气里,他十分不愿意出船似的:“五两已经够便宜啦,黄泉那边天天有人去,路途大家熟悉,一两银子足矣;你这桃源八百万年都没有人去一次,路途又曲折,自然要收贵点了。我看你是个弱质纤纤的小娘子还给你优惠了一两银子呢,你若不信这价钱,去问问其他船家,最便宜的可就独此我一家了。”

陶生眼看阿纯已经准备挽起袖子上去干架了,赶紧将她拦下来:“有话好说,有话好说……”说着他掏出钱袋,从里面抖落出几块碎银子来,朝船夫递去:“这位船家,还差多少钱,小生这里补上。”没承想,阿纯一把将陶生拉到一边去:“你这人世的银子迷津渡可不认,不然我就不会为区区几两银子同他计较了,不然给他烧几沓纸元宝倒还更有可能载我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