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林卫的手下们纷纷效仿,拦住贼人去路。
很快,援兵追至近前,一番快速出击,便将那几十人拿下。
留了一个最狡猾的,寻着空子策马奔逃。
手下有人要追,萧琰却抬手止住,嘴角扯出一抹势在必得的笑容,低声说:“先等一等,一会儿假装追不上,让他跑回去报信。”
他的目光落在那人狼狈的背影上,大约在算距离,眼看差不多,才故意扬声怒喝:“给我追!绝不准让他将运军饷的消息带回去!”
三名骑兵这才应声追出。
?[41]回程
队伍没有在原地停留,而是又往叶县的方向撤去十余里,才敢在驿馆附近安营扎寨。
照正常行军速度,这十几里路应当半个时辰便能走完,可因着拉着书生们的那几匹老马实在累极了,他们只能下来几个人跟着走,好减轻马儿的负担,让它们随着队伍慢些前行。
其中就有方才那个站出来与怒骂盗匪的书生。
他是第一个跳下马车的,半句话也没有,背上自己的书筐就跟在旁边走。他看起来在这些年纪不一的试子中地位极高,好几人见他下来,赶紧也跟着下来,请他坐回车上。
他只是摆手:“我年轻力壮,手脚齐全,理应先让出来,诸位兄台不必客气,行走在外,互相照应便是,没有那么多顾忌。”
旁人这才敢按着年纪大小,定好坐与走的分别。
前头是萧琰那数百人的队伍开道,后头靳昭带人收尾。他看着那些颇有些畏手畏脚的书生们,示意羽林卫的侍卫们上前,帮书生们将他们背的行囊、书筐拿到马上,减轻他们的负担。
其中有两个三十来岁的,羞于同车上年逾半百的老者同坐,看向侍卫们胯下健壮的西域骏马,却露出了羡慕渴望的眼神。
然而侍卫们对此视若无睹,靳昭看着那两人失望中带着不平的脸色,也没有作声。
并非他们心肠冷硬,不愿下地去走,只是不能坏了军中的规矩。
这次他带来的人乃是羽林卫中的精锐,放在整个京都的南北衙军中,都是拔尖的。因知此地凶险,连马儿都是用的上好的西域宝马,每一匹都在军中有记档,照规矩,谁牵走的马,便只能他一人使用,除非到战场上万不得已,或是护主,或是负伤,乃至牺牲,否则不能随意由他们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