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有点吓人??

嘿嘿,鬼里鬼气的故事正是本人舒适区

表现出的、符合主流的母爱,和掩藏在“爱”的虚伪之下或许自己都没有发现的假意,这两者要都写出来很难诶

有你这样敏锐的读者进入小说????

写的真的很好啊,作者,你票有了!

有点儿巧合了,很出人意料的发展,不过不这样写似乎也没有更好的方法衔接到回忆往昔,也可以理解这种安排。

第十章 江晚的童年

琥珀酒兮雕胡饭,君不御兮日将晚。

秋风兮吹衣,夕鸟兮争返。

孤砧发兮东城,林薄暮兮蝉声远。

时不可兮再得,君何为兮偃蹇。

王维《登楼歌》

江晚的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没有止境的下坠。她活了四十多年,脚下的土地原本有全世界那么大,不知为什么越缩越小,直到不能立锥,才发现就连这一点屏障也会失去,之下更有无尽深渊。

江晚最早的童年记忆,是关于雪糕的。在七十年代出生的小朋友眼中,雪糕是个稀罕的宝贝。

如果你能吃三分钱的红果冰棍,很容易得到其他小朋友的羡慕。如果你能吃一毛二的雪糕,顶上有半截巧克力那种,可能会被大家敬而远之。至于皇陵冰果店里一块五一盘浇满巧克力酱、坚果碎的大雪山冰激凌,则超出了小朋友的认知范围。骗人的,世界上不可能有这么贵的雪糕吧?

皇陵公园是江晚童年的乐园,姥姥每周带她去一次。江晚对清代皇帝的陵寝不感兴趣,那里红彤彤、黄惨惨的,广场上乌鸦乱叫,没个人声。大碑楼里,石碑高耸耸地压在一只圆头乌龟身上,可就连这只乌龟都比江晚高出好多,一切都让她感到害怕。

公园前半部分是好的,只要不往后面去。姥姥会带她直奔冰果店,吃一份大雪山冰糕,再买一份时令果盘,到湖上边划船边吃,总共花费两元钱。

湖水总是能吸引小朋友的目光。江晚喜欢观察浅水处的小鱼小虾,用网兜抓几只蝌蚪回家养,等它们长出了腿再放回湖里。

无数个下午,在水波荡漾的船上,江晚躺在姥姥怀里,让凉爽的湖风吹过被太阳晒得暖融融的身体,带着她做一个夕阳色的甜梦。

可是这梦未免醒得太快。

六岁时,江晚被父母从老家接到 A 市读小学。新家还没姥姥家客厅大,冰棍也只能吃红果。

爸爸下班后总是逗留在单位下棋,妈妈下班后总是愁眉紧锁地操持着做不完的家务、批改着数不完的卷子。就连周末,妈妈也会叫几个学生来家里,给他们无偿补课。江晚实在无聊,就蹲在桌子下面,偷偷把哥哥姐姐的鞋带系在一起。

令人恐慌不解的是,妈妈胖了,浮白囊肿,整夜整夜睡不着,总是腰疼、咳嗽。宽松的衣服下,肚子一天天鼓了起来,脾气也一天比一天更暴。江晚总是因为莫名其妙的小事挨打,不得不夹着尾巴,陪上十二分小心。

再也没人带江晚去公园了,寂寞淹没了她。

江晚趁爸妈不在家时,哭着给姥姥打电话,求她接自己回老家。姥姥听到她的声音也哭了,让她乖,听爸妈的话,别让他们操心。

江晚的父母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两人在大学校报编辑室里相识。

江父是历史系的才子、学生中的意见领袖。他不畏强权,为文革中被打死的学生发声,文章每日在校广播站循环播放。

江母是面容姣好、拎着羊皮箱、戴德国手表上学的数学系大小姐。

毕业前的一天,江母问江父:“别人都吃饭菜,你怎么就吃黑馒头呢?你跟我回家吃苹果吧。”就这样,她用一个红苹果把心上人拐回了家。

对于悬殊的家境,江母也有过疑虑,但江父是学校里最闪耀的青年才俊,风骨凛然,名列前茅,日后前途宽广。相较之下,其他男生完全入不了眼。这是个英雄不问出身的年代,谁往前几年不是地里刨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