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3 / 3)

进了子一园,管事带着几十名下人在那里一一登记造册,再与嫁妆单子核对,核对完了,然后整整齐齐的摆进了搭好的彩棚里,就等着道贺的客人们去观看欣赏了,这也是习俗的一种,新娘子的嫁妆越丰厚,就越体面。

等到这边的人收到消息,再赶去围观的时候,都已经迟了,最后几抬嫁妆通通都进了荣国公府,结果直接导致了裘怫出嫁时,究竟陪了多少抬嫁妆,一直都是个谜,说二十八抬有,说三十六抬的有,还有人信誓旦旦的说,肯定不会少于一百二十八抬,直接被人啐了满脸青,这都赶上公主出嫁的规格了,裘家二姑娘运气再好,再有个公主倒贴,也只是个外八路的郡主,别说一百二十八抬,就是八十八抬也悬,顶了天也就七十二抬吧。

就连这七十二抬也是有水分的,因为还有人记得,裘家大姑娘出嫁的时候,总共才出了六十四抬嫁妆,裘家二姑娘虽然运气好些,但长幼有序,她总不能越过自己的长姐,顶多持平罢了。

总之,众说纷云,这个话题在京中足足热议了一个月之久才热度稍退,最令人好笑的是,后来每逢有人家嫁娶,便有人忍不住要把裘家二姑娘的嫁妆到底有多少抬这个话题拿出来议一议,议了多少年,终究是没个定论。

所以裘怫的嫁妆到底有多少抬呢?

老实说,她自己都弄不大清楚。至善娘子没掺上一脚之前,她倒是很有数的,苏氏七拼八凑的,给她凑了六十抬,看上去只比长姐略少四抬,但底子远没有长姐的厚实,这六十抬里头,至少有二十抬就是个面子鲜,其实里头几乎就是空的。毕竟裘家的家底摆在这里,苏氏能凑出这些来,已经是极不容易了,裘怫自然没什么不满意的。

可至善娘子后来给她又补了嫁妆,而且还补了不止一次,究竟补了多少,裘怫根本就没数,因为后补的嫁妆单子,一份送进了荣国公府,一分交给了苏氏收着,她自己手头上,只有最初的那份含了水分的嫁妆单子,后补的单子还没到她的手上……不对,准确的说,后补的嫁妆单子,也被苏氏放进了嫁妆里,原本在放进去之前,是要给裘怫过目的,可那会儿裘怫满心满眼都是她的大侄子,再后来又忙着改嫁衣,哪里还记得这个。

所以直到她被昆哥儿背上花轿时,对于自己的嫁妆究竟有多少还是糊涂着的。不过新嫁娘不是那些好热闹的看客,嫁妆的问题这会儿是进不到她的脑子里去的,她此时此刻,满脑子都是娃娃,眉眼像她,或许更像郑秀的白胖小娃娃。

哎哟,在成亲的日子里想这个,是不是太羞人了?虽然头上蒙着红盖,裘怫还是悄悄的捂了脸,风吹开了轿帘的一角,郑秀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挺拔背影,就这么惊鸿一瞥的入了她的眼,隔着红盖,朦朦胧胧的,根本就看不清什么,可是这背影还是深深铭刻进她的心底。

只是一个背影,都可以看出透着意气风发,裘怫悄悄的抿着嘴笑了,脑子里的白胖小娃娃,终于被这个背影替代。

如松如柏,坚挺不拔,风雨不折,山岳难摧。这就是她的秀哥哥啊。

吹吹打打,喜乐不绝于耳,沿街那些捡了喜钱的人,一口一句百年好合,一口一句早生贵子的吉祥话儿高声喊出来,声浪一阵高过一阵,仿佛整个京城的人都在祝福这桩婚事,听得裘怫又不自觉的红了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