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遂奏曰:“大将军冀,河南尹不疑,蒙外戚之援,荷国厚恩,以刍荛之资,居阿衡之任,不能敷扬五教,翼赞日月,而专为封豕长蛇,肆其食叨,甘心好货,纵恣无底,多树谄谀,以害忠良。诚天威所不赦,大辟所宜加也。谨条其无君之心十五事,斯皆臣子所切齿者也。 ”书御,京师震竦。

2.禀给:类似政府发放的救济粮

汉代流民都很多,大半都是遭遇天灾人祸而离村的农民。 政府没有办法,只好给他们饭吃,即所谓廪给;或设法送他们回本乡。西汉时候,据《汉书·石奋传》的记载,武帝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关东流民有二百万口之多。东汉如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流民有数十万户(《后汉书》卷七《桓帝纪》)。

而且从章帝起,就下诏实受廪人。诏中说:

流民欲归本者,县其实廪令足还到。听过止官亭,无雇舍宿。长吏亲躬,无使贫弱遗脱,小吏豪右,得容奸妄。诏书既下,勿得稽留。刺史明加督察,尤无状者。(《后汉书》卷三《章帝纪》)

第45章 第45章

待哺食过后, 属吏们心下唉声叹气,却又不得不回到二堂。

当清晰望见位于上座、容仪闲雅的虞长官时,他们心下微沉若知如此, 当更早些回来的。

连这心思深不可测的上峰都到了,下官们须得更加勤勉,又岂有偷懒多歇的道理?

也有胆大些的多抬了几下眼,试图仔细打量虞廷君的神色。

咦。

便有的敏锐地感觉出,令他们各自回房时、心情明显不豫的虞廷君,此时……好似尚可?

他们只以为虞临也好生歇息了阵,方有如此转变。

殊不知这位精力充沛绝伦的长官, 一转身就检查了他们留在二堂里的公文进度。

在做出“只有毌丘兴的还能过眼”的结论后,虞临心情郁郁地出了城,将周边所有麦田清理工序的进展亲自过目一遍。

最迟明日,现有耕地就能清理出来了。

虞临思索着。

其实, 在如果不考虑大量开垦新土地的情况下,秋夏耕作所需的劳力已不算匮乏。

那就不必让老弱妇孺继续长时间地从事田活:这样既影响身体恢复, 效率也太过低下。

在虞临的新计划中,等忙完最初这一阵后,县民已被预定了各种各样的活计做。

从豪族处没收来的罚金, 肯定是越用越少的。

虞临从未想过节省初期的必要投资,但也清楚开源的重要性。

因此,他需要在钱粮耗尽前, 为闻喜县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来源当看到那些废弃在田地里的秸秆, 以及附近的竹林时, 他便想到了造纸和印刷。

体力较弱的, 既可以辅助集体发展养殖业,也可以临时进行培训, 成为造纸厂和印刷工坊的小工。

现公文仍是纸张与竹简混用,既沉重,又繁琐,检索起来很是不便。

最重要的是,纸张的用途广泛,绝不仅限于书写……只需要有个稳定的材料来源和技术支持,闻喜县便可以成为新的造纸基地。

正巧,他都可以提供。

怀着这样的想法,在登卫固、范先之庄园仔细观察过后,虞临便一眼就相中了那一道道内墙。

他摸了摸,又轻轻地敲了敲,很快确定了它的材质:内部用竹篾搭架、外用石灰、黏土与细砂夯实而成。

正如他猜想的那样,只要再在外面刷一层以桐油为主的混料,就可以轻易改成晒纸用的上好焙墙了。

第一批造纸的原料也是现成的:凌乱散落于田地中的大量秸秆,一部分将被粉碎还田,配合浅松作业,作覆土造熵用。多余的则已在这三天里被农人抱出,在垄上堆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