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好奇问:“哥哥总是练至子夜,为何……哥哥何以如此爱剑?”
兄长好似自握剑之日起,就再也没有放下过剑。
殷彧答:“非我爱剑。”
殷晴不解其意:“兄长何意?”
殷彧默默良久,才隔帘与她道:“…我听师尊说,如今世道不平,魔教横行,惟匣中三尺剑,可示天下不公。”
殷彧撕个谎,不过半大少年,哪有那么多大爱无疆,他只是想复仇而已。
非我爱剑,只恨世道不平。
殷彧张手又收拢,他将剑负于背上,手中空无一物。那柄剑也许不在手上,但一直在他的心上。
仇恨亦是剑,垂悬于心,叫他夜夜难安。
有这样优秀的兄长,殷晴自然有了目标,她想像兄长一样成为卓越的剑客,后几日练武,连跳梅花桩都比平时更远。
后来他们又多了些拳脚功夫的课业,兄长天资过人,她亦是聪颖,上手未几便是弟子中的佼佼者,此后又是凝息打坐,养淬经脉,蕴修昆仑心法《天罡诀》。
时若流光,转眼岁旦已至,殷晴兴冲冲告诉殷彧,这年她结课成绩极好,拳法,吐纳,跳桩,轻功,都是首名!连汀鹤师姐都不吝笑容夸她呢。
殷晴笑得狡黠,对殷彧眨巴着眼睛,说:怎么样哥哥,我没给你丢脸吧?
殷彧也微微笑了,摸着她脑袋说怎会,你永远不会给我丢脸。
殷晴蹦蹦跳跳,走两步就嘿嘿呀呀比划着拳脚,回头看殷彧:“等了这么久,大师姐终于要在年后教我们昆仑剑术了!”
她开心极了,翻过年,到春天,他们就能一起修习剑法了。
“等我学了剑术。哥哥,以后我就可以陪你一起练剑了!”
以后哥哥就不用孤身一人习剑,总是披星戴月,载风雪归。
除夕那晚,殷彧送了殷晴一把桃木剑作为馈岁礼,不算精巧,是他亲手雕刻。
昆仑弟子三岁开蒙习武,六岁握剑,九岁前常以未开刃的铁剑或木剑习武,待十岁会独身往冼锋岸下的剑冢里寻得一柄独属于自己的剑,寒刃初试锋,余生无论去往天涯海角,都得此剑相伴。
殷彧祝愿她来日能得宝剑。
殷晴将桃木剑捧在怀里,再高高举起,借着昆仑少有的明月光,同殷彧道:“我也要和兄长一同行侠仗义,平天下不公。”
烛火跃过殷彧的脸,他很久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