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面的人,试探开口:“你就是保密局留在浙江潜伏的总负责人?”

“我是。”徐应明盯着他的眼睛,郑重地说,“我还知道国民党在浙江省布置的全部秘密电台和潜伏特务。”

余处长盯着她看了一会儿,似是在判断她话中的真假,半晌,他从一旁翻出一本工作组的“浙江省国民党起义人员登记名册”,抬起头:“姓名?”

“徐应明。”

“职务?”

“原保密局浙江站督察员兼任代理副站长。”

余处长手中正在写字的铅笔顿了顿,似是想起了什么,忽然抬起头追问:“曾任职务?”

徐应明一怔,如实回答说:“军统局二处副科长和中美所教官。”

“你就是当年帮莫晓南作证的那个人。”

徐应明目光闪了闪,说:“是。”

余处长点点头,却不再说话,低下头在表格的空白处写下一行字。

徐应明看着他的动作,想了想,试探着问:“莫晓南她……”

“我党一贯对起义官兵宽大处理。”余处长摇了摇头,说,“只要真诚拥护新的人民政权,我们可以对过去的错误既往不咎。”

徐应明沉默着没有说话。

余处长将登记表反过来递到徐应明的面前:“你看一下,没问题的话,就签个字吧。”

徐应明垂下头,看着表头上写着“起义人员”的几个黑色油印字,最终还是什么都没有解释,只是点点头,说:“好。”

“找出城内的潜伏电台和特务,我们需要你的协助。”将名册收好后,余处长手指叠交放在桌子上,看着徐应明说,“中央指示,如果有条件的话,我们可以反向利用敌人的潜伏电台。不过保险起见,也是为了你的安全考虑,我们暂时不会公开你起义的消息。”

“我明白。”徐应明说,“我回去整理一份材料,明天一早就可以交给你。”

余处长点点头,站起来向徐应明伸出右手,微笑着说:“徐中校深明大义,率部起义站到人民一边,这是您对解放事业、对杭州城的重大贡献,历史会铭记您的选择。”

徐应明站起身,郑重地握住了余处长的手,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我和他们不一样。”她缓缓摇了摇头,看着余处长,心里默默地念着,我是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信天翁”。

杭州的梅雨季过去,空气中弥散的湿气被逐日攀升的高温天气烘干。徐应明在一个晴空万里的下午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