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先礼撤回根据地,他来不及悲伤,便被组织一道命令安排回了延安抗大接受军事培训。

再后来,他又去了重庆。

他在那里再一次看见了徐应明,可他同时看到的还有她残害自己同志的消息。

原来一切,早已物是人非。

十四

他终于可以去悼念亡妻了。

沈志荪告诉了他胡文怡安葬的地点,但是他没有想到,徐应明竟然也在那里。

她依旧是穿着那一身军装,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墓碑前,身影竟显得有些落寞。

你怎么在这?周先礼皱了皱眉,走到她的身边,站定问道。

徐应明没有看他。文怡至死都在保护我。她说,现在胜利了,我来看看她。

文怡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能让你和我们走到一条路上来。周先礼说,只可惜,我们谁都没有办法完成她的遗愿了。

你们代表团的人不是还在谈判吗?徐应明沉默了一会儿,说,只要谈判顺利,哪里还有什么两条路?

周先礼却不再说话。

他蹲下身来,伸手轻轻地拂过墓碑。

文怡,你看到了吗?日本投降了,我们胜利了。

徐应明的眼眶也渐渐湿润。

下山时,两人一路无言。直至快到了山脚下,周先礼忽然停下脚步,开口对徐应明说:这些年我一直都在想,如果当初我不撤离,会不会今天站在这里迎接胜利的人,就是她。

他顿了顿,眼中竟是无尽的哀伤。

可是再想一想,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局,文怡躲不掉,我也躲不掉。

徐应明看着他,却似乎又在看另一个人。她哀叹一声说:活着的人,总要比死去的,承受更大的痛苦。

十五

一九三八年,上海,程新元被曾经的好兄弟黄行庄诱捕,不幸牺牲。

一九四一年,76 号特工总部袭击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黄汝琼遇难牺牲。

同年,胡文怡身份暴露,遭日本宪兵队逮捕,酷刑之下拒不吐露一字。三日后,牺牲于四川北路大桥监狱。

一九四六年,黄行庄以汉奸罪被判处无期徒刑,两年后病死狱中。

一九五二年,徐应明所在参谋部于朝鲜战场遭遇轰炸,遇难牺牲,尸骨无存。

二十年后,周先礼在狱中结束了自己漫长而孤独的一生。

至此,年少同学今作鬼,半生飘零死生散。

周先礼在监狱里?因为wg?

嗯 因为当年他姐姐的事被翻旧账了

看到最后一句诗就很想哭,写的真好。

谢谢老师????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看的时候这首诗一直在我脑袋里盘旋??????

看的时候感觉整章节都好像有一种淡淡的悲伤,可能是因为看过结局之后回溯到少年时代,总有一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遗憾感,直到看到十五的时候真的一直在掉眼泪??????

年少的时候心怀理想,大家聚在一起,乐观,天真,一腔热血,还不曾接触到那些晦暗的磨砺,只是想着“敢叫天地换新颜”,后来有的人坚持走下来了,有的人退缩了,有的人成了从前自己最讨厌的模样。可坚持下来的人,代价又是什么呢?回头看去,死的死散的散,原来早已剩自己一个人????

番外二 待到雪化时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

徐从道静静地站在房间门口,望着屋子里沉睡的女儿。她还是那么乖巧,就像小时候一样,可是即便是在睡梦里,她的眉头依然不自觉地微微皱起。

她睡得并不安稳。

徐从道的眼中闪过怜爱与愧疚,随后便是浓浓的不舍。他轻轻地掩上门,回到自己的书房里。

临走前,他还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