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燕来巷常常能吃到表姐做的菜,如今机会是越来越少了。

不仅是柳河这么想,柳风也是深有同感,频频点头。

“你们表姐我厨艺好是好,可也得给机会旁人不是?”

如今负责香桂街的是出摊的四个厨子预备役,到底是有厨艺功底的人,负责大伙儿的膳食,绰绰有余,还贡献了不少陈念莞没吃过的美食,也是很能干的。

“可吃过这么多人做的菜,还是表姐你做得最香嘛!”

柳风算是半个师傅,负责传授给这四个厨子预备役一些酒楼的吃食,同时也学了不少新吃食的做法,这个时候笑嘻嘻地说。

“可不是。”

陈念莞也觉得自己做的菜最香,谁让她是陈家酒楼创始人呢?这点子厨艺功底,自然是要有的。

三个人如以前那般寒暄了一阵子后,柳风去洗碗收拾了,陈念莞就跟着柳河到收购站去。

柳河知道陈念莞今日来萍儿村是干嘛的。

他身为收购站负责人,得把关,起码在收购菇子时,知道哪些能收,哪些不能收。

两人到收购站的时候,今儿跟她上山的几个村民已经将装得满满的箩筐送了过来。

陈念莞腾出空间,让收购站的伙计们一道帮忙,一箩筐一箩筐地将采来的蘑菇分门别类,一边教他们怎么分辨这些是什么蘑菇,质量优劣怎么分,一边跟柳河现场定下了每种蘑菇不同的单价。

等多说几次,收购站的伙计跟村民都知道如何辨认那些菇子,以及价格几何了。

这日之后,陈家酒楼就开始接收更多萍儿村送过去的菇菌,拿这些菇菌做出的菜也成为了初春的主打菜式。

丰富酒楼吃食的目的初步达到,而陈念莞留在萍儿村,得实现第二个目的:做干蘑菇。

*

如果天气允许,其实陈念莞觉得直接将收回来的菇子直接晒干也不错。

可惜开春蘑菇最多的时节,雨水也多,蘑菇用于晒干的时间也长,找不到连续的几日好气候阳光持续明媚的,并且只要碰上一日是阴天,那晒制的蘑菇就容易混入杂菌,还容易发霉生虫,导致干蘑菇质量下降。

所以,要晒制蘑菇干最好等夏天。

可夏天的时候,却是菇类最少的时候,所以陈念莞只能够选择烘干了。

要晒制干蘑菇,等今年秋季再说吧!

因为是初次做干蘑菇,陈念莞不敢托大,什么蘑菇类都拿来做,所以,只选了最常见的一类来做干货,也就是香菇类。

陈念莞觉得,做菌干的原理应该是跟做烤鸭的原理差不多吧?

她吃过不少蘑菇类的干货,但自己做,还真没有,因为没必要。

上一世蘑菇种类丰富,北部的南部的,国内的海外的,许许多多的菌菇都能尝到,并且烤干技术一流,便是吃不着新鲜的,也有烘焙好的干货,直接出钱买就是了。

特别是逢年过节,谁家没送几种菌类的干货,谁家又没收到过诸多菌类的干货?

可轮到自己上手做,那就难说了。

根据自己听说过的,可以用烤箱来实现烘干技术,所以陈念莞也叫了泥瓦匠,就在柳河收柴薪的院子旁边的伙房里,堆砌了四个窑炉。

打算就跟做牛肉干或者是椰粉一般,处理好蘑菇后,就直接用定制的托盘放进去烤炙。

先将花菇,冬菇还有香覃都区分开来,然后一个个清洗干净,摘掉蒂柄,分别放在筛萝里,沥干水分,看阳光好的话,先晒个一天去除水分再说。

要天气好,取一部分尝试着如何才能达到烘干效果,其他的继续拿去晒。

因为是三种香菇,又有四个窑炉,所以陈念莞每种香菇取了一些,然后同时开三个窑炉,一个个分开放好,而后放进了窑炉里。

同时陈念莞还拿来的沙漏,用以计时,这样就能相对准确地计下用来烘烤三种香菇的时间了。

按照陈念莞的想法,花菇跟冬菇菇肉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