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估计是用时最长的,而香覃菇肉薄,估计用的时长最短。

而陈念莞并没有猜错。

最后第一次烘烤成功的,就是香覃,这个时候,香覃单薄的菇肉反而让它成为了做干货能做得又快又好的优点,难怪叫黄薄。

至于花菇跟冬菇,因为菇肉过于肥厚,烤干了香覃,菇肉里头还是湿的,最后几乎多用了三倍的时间,才烘干。

陈念莞其实在见到花菇跟冬菇这么费时费力才能做成干货后,想要走捷径干脆将花菇跟冬菇切片不得了?切成片后薄薄的,肯定能比香覃更好的烘干。

但,陈东家还是追求完美的。

你想想,一包烘干的干瘪瘪的菇干,跟一个个烘干后还是圆圆的菇干,哪个卖相漂亮?

肯定是后者啊!

切成薄薄的菇干自己吃,或者直接做菜没关系,可到底是缺失了部分菇子的鲜美口感。

为了最好的将菇子的美味保留下来,陈念莞还是决定,虽然费时费力,还是得做一个个完整的菇子才行。

如此,才能在将来使用时,泡发后,菇干还是会变成肥厚的菇子。

当然,切片菇干也是可以考虑的。

于是这么一来,四个窑炉都一起使用起来,新开的窑炉就专门用来烘烤切片的菇片。

陈念莞在这头烘干焙烤菇子,都是直接用的柳河雇来的伙计收集的柴火。

四个窑炉一直烧柴,还要接连使用好几日,那耗费的柴薪也颇多。

陈念莞当然是不好意思白白烧柳河的柴薪,都是花钱银买的,等她见着院子里头大段大段的木头时,见着有人在毗邻的院落里头忙里忙外的不知道在堆砌什么,不免好奇:“你们这是在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