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唯独和安国长公主没有什么恩义。
这位殿下还是个军中起来的年轻统帅,她在军队威望越高,对朝廷的依赖越低,她缺钱时,就越会寻觅一些软柿子。
可要是想解决一些废官,总得需要个由头。
有人就问张浚:“可有什么法子么?我岳丈家还有几个舅子,都是当初受过太上皇特恩,荫补上来的,他们平日里也没什么事做呀。”
张浚说:“无法可想,除非金国又打过来。”
就在消息传得沸沸扬扬时,金国使者韩昉终于到了真定。
长公主接见了这位使者,笑呵呵地问:“今岁贵国缉盗,可抓了些贼回去么?”
韩昉脸上一点笑容也没有,很郑重地说:“我主愿与大宋永为兄弟之国。”
什么?不是伯侄了?说话间就长了一辈?
534 · 第一百三十二章
韩昉是个四十多岁的中年文士,他比真定城中绝大多数的读书人看起来都更像读书人。
他举止端正文雅,说话声音不疾不徐,咬字很清晰,言谈间会用典故,而且长了一张“我绝不会讨好你”的正人君子脸。
这样的一个人是很容易获得正经人好感的,宇文时中和刘韐就很喜欢他那种无关政治立场的喜欢,尤其是宇文时中,会在酒宴上与他引经据典地聊一些只有大儒才能聊的东西。
而且更让人喜欢的是,韩昉聊归聊,从来没有想将宇文时中的好感度转化成谈判有利条件的倾向。
宇文时中就小声对她说,这是个温厚君子。
她说:“我知道呢,又温厚,又精明。”
韩昉在大金是很有名的,上了史书,因此她也稍稍了解些。
这人是完颜合剌的老师,完颜合剌就是传言中金人最开始给她挑选的夫君,完颜阿骨打嫡子的嫡子,也是个嫡嫡道道的出身,美中不足是年岁有点小,今年还不到十岁,所以这门婚事就被完颜宗弼截胡了。
韩昉平日里就教这个孩子汉人的诗书和经籍,教得这孩子也能吟诗作赋,还很喜欢南朝文化,从服饰到书画,反正什么都很喜欢,女真人就觉得这先生真有才学,更加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