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微妙的意向美竟然这么难得。“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非常颠覆儒家正统的,现实生活里我们绝对不敢认同这样的观念。中国历代的美人故事中都隐藏着美跟道德的矛盾,一方面是儒家的教训,认为爱上美女是不祥的、会亡国的;可另一方面又对此有点鼓励,觉得千金一笑是比国家还重要的。比如《长恨歌》里的“从此君王不早朝”,想想看,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你早上不再想去打卡了,那个事情也许在别人看来太不值得了!其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或者“从此君王不早朝”讲的就是这类事情。
好的文学一定会触到人性的根本,由此引发读者更深入地思考。在现实中,我们都不敢扮演“从此君王不早朝”的角色;可是在文学里,它会鼓励你为实现自己心灵的美放弃很多现世的名利。现世所有人都追求的东西,不一定是“我”想要的,而只是大家认为你应该要的,你考第一名,上第一志愿,拿高薪水……所有人都认为你这样做才是对的,可是有一个弗洛伊德讲的“本我”,却很可能从来就没有真正活过。所以当唐明皇“从此不早朝”的时候,可能是忽然找到了“本我”,本来他一直是个好皇帝,到五十二岁时忽然觉得好累,决定要去找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长恨歌》之所以每次读你都会很感动,是因为你自己心里面也有不想早朝的基因。这个基因在《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时候忽然跑出来了,“千金难买一笑”是古人的教训,可是它会变成你在现世当中的内心冲突,这是《红楼梦》里值得一读再读、三读四读的一段,它讲的是非常细微的人性。
这一回从袭人开始,夜里袭人肋骨疼得在床上翻来覆去地呻吟。宝玉掌了灯去看,结果发现她吐在地上的是一口鲜血,两人都吓了一大跳。“袭人见了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因为她“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到这句话袭人特别难过,“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身体状况真的会对人的价值观有很直接的影响,记得大学时我有个同学非常好强,总是考第一名。有一次我去看他,正好碰上他忽然胃痛,在地上打滚。后来他跟我说,胃痛的时候,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想要了。有很多朋友人生观的转变是因为身体,尤其在处于事业巅峰的中年,忽然发现身体出现不好的征兆,他会一改原来那个努力争强的状态,回来做真正的“自我”。
大家一直认为袭人是个最能忍辱、最不争强的丫头,对不对?其实她骨子里最是争强好胜的,只是她外柔内刚,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她表面上那么圆润,实际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身份已定。此时她就觉得心都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宝玉看她哭了,也不觉心酸起来,就问:“你心里觉的怎么样?”宝玉很会疼人,问出的话总是很贴心。袭人明明心里很难过,还是勉强笑着说:“好好的,觉怎么呢?”这就是袭人的个性,换作是晴雯可能早就叫起来了。
“宝玉的意思,即刻便要叫人烫黄酒,要山羊血黎洞丸来。”“黎洞丸”是古代的一种中成药,有点儿像我们现在常用的“云南白药”,里面有血竭、三七、儿茶、雄黄等十几味中药,黎洞丸吃的时候要用黄酒来服,是当时一般家庭必备的。袭人立刻拉着他的手,笑着说:“你这一闹不打紧,闹起多少人来,倒抱怨我轻狂。”注意,“轻狂”的意思是不守本分,袭人只是一个丫头,一点点小病,就闹那么多人起来为自己服务,肯定会惹出闲话。袭人从不恃宠而骄,宁可忍痛也不想让人觉得自己招摇。所以她说:“分明人不知道,倒闹的人知道了,你也不好,我也不好。”可是大家不要误会,她绝不是不要强,她要的是更远、更大的未来。
她建议宝玉说:“正经明儿你打发小子,问问王太医去,弄点子药吃吃就好了。人不知鬼不觉的可不好么?”这是袭人的习惯,她讲话的口气,永远是商量而不是命令,总能让人感觉你是主人,最后裁决的是你。其实真正会做副手的人,最后都会加上这句:“我们这样做好不好?”注意,这种话王熙凤绝对不会讲,她从来不会用“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