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安慰她,诗本来就是从胡言乱语开始的,再过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又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又思索起来。”这里面在讲“执着”,生命的执着。它不在于别人说好还是不好,它就是完成生命中的一样东西。就像蜡烛在燃烧,世人都觉得它把光给了别人,可它完成了自己。“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抠心搜肠,耳不旁听,目不他视。”绝对的专心,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罢。”就是你休息一下吧。香菱呆呆地答道:“‘闲’字是十五删,错了韵了。”你看,完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大家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说:“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
黛玉笑着说:“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李纨也笑着说:“咱们拉他往四妹妹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也醒一醒才好。”意思是让她看看画,分分心,不要过于着魔,否则搞不好真会出问题。“说着,真个出来拉他过藕香榭,至暖香坞中。惜春正乏倦,在床上歪着睡午觉,画缯立在壁间,用纱罩着。众人唤醒了惜春,揭纱看时,十停方有了三停”,就是一幅画只完成了十分之三。香菱看到画上有几个美人,指着说:“这个是我们姑娘,那个是林姑娘。”探春笑着说:“既会作诗的都画在上头,你快学罢。”就有一点跟香菱开玩笑。
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红楼梦》一场大梦之后,留在大观园这幅画上的,都是有生命梦想的人。估计像贾赦、薛蟠这样的,都不在上面。所以我觉得《红楼梦》中有很多隐喻,就是许多生命只是虚度了,最后任何痕迹都没有留下来。
探春说完这句话,大家又说笑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香菱满心还是思想”,就是在想这首诗到底要怎么写。“至晚间对灯出了一会神,至三更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蒙眬睡去。”“两眼鳏鳏”,就是还睁着眼睛想。“一时天亮,宝钗醒了,听了一听,他安稳睡了。心下想:‘他翻腾了一夜,不知可作成了没有?这会儿乏了,且别叫他。’”
正想着,只听见香菱在梦中笑道:“可是有了,难道这一首还不好?”宝钗听了,又可叹,又可笑,连忙叫醒她,怕她有一点梦魇了,问她:“得了什么了?你这诚心都通了仙了。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一面说,“一面起来梳洗了,会同姊妹们往贾母处来”。
“原来香菱苦志学诗,精神诚聚,日间不能作出,忽于梦中得了八句。”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个香菱一心想着作诗,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真的在梦中得了八句。大家可以试试看,背一百首王维,一百首杜甫,说不定你也能在梦里作诗。她“梳洗已毕,便忙录出来”,怕时间长忘了。“自己并不知好歹,便拿了又找黛玉来。刚至沁芳亭,只见李纨与众姊妹从王夫人处回来,宝钗正告诉他们,说他梦中作诗说梦话。众人正笑着,抬头见他来了,便都争着要诗看。”
作者当然不会让我们在这回就看到这首诗,他一定要吊一下胃口。因为他要我们看看,这样的苦学写诗,一次一次那个感觉都不对,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对。其实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中,遇到有一个最好的作品出来的时候,创作者会大哭的。像王羲之写完《兰亭序》,酒醒过来问,这真的是我写的吗?因为那是他刚才喝醉了写的。所以说你如果平常反复练习一个东西,有时候神来之笔会忽然跑出来。到第四十九回大家就看一看,这梦里得来的八句诗,到底有多好。
【第四十九回 白雪红梅园林集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
第四十九回 白雪红梅园林集景 割腥啖膻闺阁野趣
上一回的结尾描写了香菱学诗的经过。我们说“诗言志”,诗虽然有它形式部分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一个人活着的梦想。所以古今中外最好的诗,表达的都是一种心情,一种对生命的领悟。
香菱学写诗,一开始从技巧入门,学怎么对仗,怎么押韵,怎么注意平仄,可是写了几次都写不好。于是她日思夜想,几乎有一点半疯狂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