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锦语坐在她旁边,轻声细语道:“娘,你和爹爹年事渐高,等他年老告老还乡,咱们都要回临安的啊。拖婉儿的福,我和阿远在琼州受人关照,这些年厨艺一直没有丢。阿远又会做点心和糖水,还有咱们家祖传的酿酒方子,这不用太可惜了。我之前在泉州酿过酒,在琼州的时候也酿过两坛,感觉都没有在临安时酿的味香醇厚,口感上总有差距。经历这次流放,我想清楚了,我们才不过四十多岁,以后还是靠着自己双手过日子更踏实。”

孙秀娥嘴微微一撇:“你这才回来不久,就又想离开爹娘啊?”

孙锦语挽着她的胳膊,解释道:“我也不想离开爹娘,可得到临安选铺子,开张还要很长一段日子,要把铺子经营好了,想必到时候爹爹也要告老还乡了,我和阿远再把你们二老接回来养老。”

尽管舍不得女儿,孙秀娥还是遵从她的意愿。整理下家里的账目,拿出三千两银子出来,孩子们决定做生意,她自然是要大力支持的,反正将来家里这些钱财都是他们的,早给晚给都一样。

孙锦语拿到几张银票时,登时瞪大了双眼,又有几分欣喜:“娘,咱们什么时候有这么多钱啊?”

孙秀娥:“我们原本家里的钱确实不多,但这几年里,陛下赏赐的,还有先帝赏赐的,别说我们两位老的够用,即便是你们也是花不完的。怎么样?要不还是别做生意了,家里钱真的够你们用。”

孙锦语笑了笑,迟疑道:“这都是爹爹大半生努力得来的,我们俩年纪轻轻怎么能游手好闲呢?”

孙秀娥满眼欣慰地看着女儿,觉得她这几年真的长大了许多。

“都依你吧,想做就做,爹娘永远支持你。既然要做,那就做好做大了,这银子你收着,回去也别租铺子,看看能不能买几间临街的铺面,屋子全拆了盖一栋几层的小楼来,就像醉仙居那样气派的小楼。到时候就不是酒馆,那应该叫酒楼。经营铺子也不是这么简单的,里里外外都要多学着些。”

孙锦语开心地收下银票,“好,到时候来找娘讨教生意经。”

三月春暖花开,孙锦语和许修远准备回临安。

临行前一天,行装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下午王婉儿带着女儿过来串门,还送了几匹料子过来给孙锦语。

这是几匹上好的云锦,孙锦语一看有些不敢收:“这……这么好的料子,给我可惜了,都在厨房里干活,别给糟蹋了。”

王婉儿:“怎么能糟蹋呢?这以后是要做掌柜的人了,穿这云锦正合适。”

孙锦语只好道谢收下,目光看向圆桌旁吃点心的小女孩,她缓缓走过去。

“微微啊,千层糕好吃吗?”

这是王婉儿的女儿,才只有六岁,也时常跟着母亲来肖府上玩,小小一个软软糯糯的,可招人疼了。

“来,姨母抱抱。”孙锦语把卓微抱起来,贴了贴她的额头。

卓微配合地蹭了蹭,嚼完嘴里的点心笑着说道:“好吃,姨父做的点心最好吃了。”

孙锦语:“那微微以后跟着娘到临安来,让姨父天天做给你吃好不好?”

卓微满口答应,看着眼前小姑娘的模样,孙锦语不免想起许婵小时候。

许婵小时候个头比同龄人小,七八岁那会儿也就跟这时候的卓微差不多。记忆里许婵的模样除了八岁前和上琼州的样子,剩下就是在益州看她已为人母的模样。

心里也着实羡慕王婉儿,孩子都在身边,能看着他们长大。

……

回到临安,孙锦语和许修远住进了肖家宅子里,这屋子本来只留了一个看门的老头,知道他们要回来,丁月梅和两个儿媳妇过来把院子打扫得一尘不染。

看到孙锦语时,丁月梅也哭了,没想到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她回来。

郭氏还跟以前一样,帮着搬东西一点不含糊,干活儿十分麻利。

孙锦语注意到旁边挺着孕肚的妇人,瞧上去有几分眼熟,但想不起是谁来。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