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2 / 2)

用的大多数方子,十有八九也是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

此书也被列为通《黄帝内经》、《伤寒论》和《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医必读的“四大经典”,堪称医学界的四大名著。】

作者有话说:

若湿热阻遏膜原,见有寒热如疟的表现,可选用吴又可疏利膜原之法,仿达原饮,选用柴胡、厚朴、槟榔、草果、藿香、苍术、半夏、干菖蒲、六一散等。若湿热并重于里,见有舌尖红,舌根白苔,说明湿邪留滞,但渐化热,治疗则一方面化湿,一方面清热。而对于热邪偏盛于里者,则当以清热泄热为急务,辨明热邪在气、在营、在血之不同,而借助叶天士之法论治。若湿热充斥三焦,由于湿性粘滞,易阻遏气机,故宜从三焦分证施治。对于湿热阴伤者,薛氏选用鲜生地、芦根、生首乌、鲜稻根等品,既可复胃中津液,又可泄热祛邪。对于湿热阳虚者,比如,由于暑伤元气,使肺气不足,而见咳嗽,气短倦怠,口渴多汗,脉虚欲绝者,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等以益气生脉。若中气不足,使升降失常,症见病后数日,呕吐泄泻一时并至,脾气大虚,中气不支者,可选用生麦芽、莲子心、扁豆、苡仁、半夏、甘草、茯苓等温中健脾。总之,薛氏对湿热病的各种证型与临床变化,条分缕析,进行了很好的总结。

湿热,类似我们说的湿气,两广人都喜欢说这句话,太湿了煲点汤去去湿气感谢在2023-06-27 13:58:46~2023-06-28 23:51: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七略公子ovo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73 ? 第 73 章

◎完结《出境大礼包提一下》◎

“好一本必读之书。”

优秀的医书, 对于医者而言重比千金,眼见天幕只放出关于《温病条辨》的部分知识,一边疯狂暂停抄书, 一边抓心挠肺的想要其余部分。

好在天幕非常靠谱,很快就把后半部分也快速给的大家浏览了一下,虽然还是不全,但大体内容展现了出来,医者们一下就舒心了。

【好,说完吴鞠通外,温病四大家还剩最后一人。

王士雄, 字孟英,其人注重临床实践,在四大家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著有书《温热经纬》,将温病分为新感和伏气两大类。

他学医的经历也颇有家学渊源,祖王学权是一位名医,著有《医学随笔》二卷,父亲也颇精医书。

临终前还曾嘱咐他:“人生天地之间,必期有用于世, 汝识斯言, 吾无憾矣”

遵循着家训,王孟英刻苦学医,即使家中贫困到无法维持生计,需出门佐理盐务,晚上也依然乐此不疲手不释卷的专研医书。

难得的是, 在专研医书的同时, 王孟英还十分注重临床, 不固守成规,对当时刚传进来的西医也抱着友善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对霍乱的辨证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认为热霍乱是一种“臭毒”疫邪为患,由于暑秽蒸淫、饮水恶浊所致,且当时霍乱有寒热两种,前者为真姓霍乱,后者为寻常的呕吐霍乱。

两者在当时难以分辨,是王士雄提出了以粪便转筋、舌脉及口渴与否来分辨寒热霍乱的病症。

寒霍乱者必然是拉清水便,吐的比如是澄清物体而非酸臭之物。

热霍乱者鸟红且短,便热且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