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他回到天牛庙村向村两委干部传达南行感受的时候,却遇到了和镇上诸葛书记南行回来遇到的同样情况:村干部们也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也要亲自去南方考察一回。封合作说:“都去考察,要花多少钱?”只有二十七岁的支部副书记费红卫说:“不去看看,怎么解放思想,知道上什么项目?”封合作这时才想起,他南行时光跟着大伙人走马观花,没顾得上考察一个能在本村搞的具体项目,觉得是应该再去一回。但他还是顾虑钱的问题,说去年收的高价地款和提留款十万,搞轧钢厂的时候已经花掉了两万多,平时的开支又用去了一万多,如果村两委再去考察,钱用去了大半,上项目的时候怎么办。一贯沉稳的原文书、刚补选上不久的村主任宁山青道:“你刚才不是讲,人家敢于举债经营吗?咱们上项目再贷款就是。”其他人纷纷赞成:对,到时候贷款去!见大家都是这种态度,封合作便点头答应,决定等麦收过后就带领大家去。
麦收过后,村里的青壮年又向外走,许多土地无人耕种,有的村干部对此感到着急,封合作却说:不要着急,这是好事。只要挣来了钱难道还买不到粮食吃?不过外出打工总不是长远之计,咱们要抓紧把村办企业搞起来,让这些人回来做工。基于这种认识,他把带干部去南方考察的事抓紧了。“夏至”的第二天,有七名成员的天牛庙村考察团便正式启程。他们沿着镇考察团走过的路线,先天上后地上,一共花了半个月。整个行程里,负责理财的宁山青不断地从裤头上的暗袋里掏出臊烘烘的百元大钞,在不同的地方换成各式各样的发票。到最后在南京逛了一圈夫子庙、秦淮河,裤头上仅存了回山东的车票钱。他看着一大包发票自嘲道:“粮进肚里变成屎,钱到路上也变成屎,这些发票都是屎啦!”
经过这么一番考察,村两委干部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与统一。大家一致决定:坚决改变单一农业生产的老路子,大力发展天牛庙的第二、第三产业。要“几个轮子一齐转”,除了村里上项目,还要鼓动各家各户上项目。要“靠山吃山靠路吃路”,把在公路边做的文章充分做足。村两委决定,要把公路两边属天牛庙的大约五华里长的地段,建成“非农产业长廊”,无论是建工厂、开饭店、搞修理还是从事其他服务业,村里一概批给土地。哪怕是外村人外地人到这里搞,只要交足土地租用费和管理费也一视同仁。定下了这些原则性的东西,封合作便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做了传达动员。到会的青壮年已经不多,多的是老人妇女。但封合作并没有因为这一点而降低了讲话的调门,依旧是坚定有力铿锵作响。由于去过两次南方,不得不学说普通话,这时他在村民会上还不自觉地冒出一两句那种味道的。下面妇女们听了都暗暗发笑,小声说:“哎哟,书记跟南方人串了花了。”封合作操着这种串了花的声调继续讲南方,讲天牛庙村应该怎么办。他特别强调,在上项目问题上,党员要自觉带头,一家保证上一个项目,五天以内,要拿出计划向村支部汇报。
这次会议引起了强烈反响。散会后即有十来户向封合作申请批地,要在公路边开店做生意。从第三天起,也陆续有党员找他汇报自已的项目计划。他们计划上的项目,有建家庭小厂的,有建饭店的,有搞玉米皮编织的,有造爆竹的,有修自行车的,有贩卖粮油的……五花八门。有一对六十多岁无儿无女的夫妻党员前来对支部书记说,他们整整讨论了四天四夜,最后决定用家里五十块钱的积蓄上个商业项目:到公路边上摆个水果摊子。封合作以他们为典型,进一步发动广大党员、群众,反复地讲不要看这对老党员的项目小,关键是精神可贵,能够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做“弄潮儿”。受到书记的表扬,这对老夫妻加快了项目进度,两天后即将一篓桃子抬到公路边上守着。村里人走过他们的水果摊子都喊:“哎,弄潮儿!弄潮儿!”两个老“弄潮儿”也不恼,继续向来往行人叫卖他们的桃子……封合作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在大喇叭里讲一通,说村里哪些户又上了项目,全村的项目一共到了多少。短短几天,封合作宣布新上项目已经突破一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