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第十六章

二队将曾被大脚老汉偷过的圆环地里的谷子收了。鳖顶子就像一个老女人摘掉了围巾,脖子那儿光秃秃的,显得头脸越发难看。

这天人们发现,在那片未开垦出来的顶子上,有两个人在忙忙碌碌。他们把稀稀落落的檗椤丛割除干净,接着又用筐四处搜捡石头。待人们看清两个人当中有鼓岭联中的谢老师,便明白了,说:噢,今年在这里整地呀!

这几年在鼓岭管理区,谢老师成了一个信号:秋冬季节他在哪里出现,哪里就会很快成为建设大寨田的战场。因为他有一手绝活:用石头排字。每当公社或管理区决定在某处搞农田基本建设大会战,都要把他从学校里抽出来,让他先去制造气氛。他到那里选定一些山坡或地堰,收集一些这地方特有的白莹莹的“火石”,刨出一些浅沟,把它们有规则地填进去。很快地,两三里之外都能看见那儿奇迹般地出现了笔画工整、气势磅礴的大字标语。现在这里的山山岭岭几乎都留下了谢老师的杰作,往这一看是“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往那一看是“愚公移山、改造中国”,让人很有感受。

果然,谢老师在鳖顶子忙活半天,就弄出了一个相当于一间屋地盘那么大的黑体字:“向”。远远近近干活的社员们就停止了劳动猜是向什么。有说是向大寨学习的,有说是向“四人帮”开战的,但到第二天下午,那里出现的五个字否定了他们的所有猜测。那五个字是:向阳岭战场。人们不解:鳖顶子怎么成了向阳岭啦?聪明的人却立即找出了答案:地名也得跟形势,鳖顶子这名多难听?人们恍然大悟。

想不到,第二天人们再下地,竟发现这五个字全看不清了,他们看见的只是五堆白花花的乱石。

显然是有人破坏。立即有人报告大队,大队又报告了管理区。管理区纪为荣书记亲自来调查,大队正副书记郭自卫与封合作陪他登上了鳖顶子。其实这事太好查,因为那里留下的独特脚印让大队干部一看就知是谁。于是,封大脚就让大队干部叫到了办公室。

黑黑瘦瘦的纪书记在这片已经工作了好几年,早就听说过这老汉的一些事情。他瞅了瞅老汉那张奇异的大脚开口问:“为什么叫你来,知道不?”

大脚老汉咧咧嘴:“知道。我把鳖顶子上的字给擦了。”

听他奇怪地说“擦”,几个干部都忍不住笑。封合作好容易才收住笑接着说:“前几天你去偷谷子没好好追究你,你怎么又去弄那字?你知道你这是搞破坏不?”

老汉低头道:“说我破坏就算破坏,我就是不想叫你们整那块地!”

“整哪块地?”

“圆环地。”

支部书记郭自卫大惑不解,问道:“整那块地怎么啦?”

老汉气哼哼地说:“我另外几块地,‘镰刀把’‘算盘子’‘涝泉窝’‘破蓑衣’,这些都叫你们整得没影了,圆环地不能再整!”

纪书记听了这些如坠五里雾中,便问大队干部这老汉说的是什么意思。郭自卫听明白了,就向他解释:这些地二十年前都是老汉的。这些年他还一直把它们当成自已的,年年偷偷摸摸去地里收庄稼。可是这些年整大寨田,小块并大块,削高填洼,原来的地块统统打乱,所以老汉说把他的地整得没影了。

纪书记又忍不住发笑。此刻他已认定老汉的神经有问题,决定不再做深入追究。他又问:“你为什么不叫整那块地?”

老汉说:“留着做个念想。”

封合作将嘴一撇:“什么念想,是你那些地没影了,想偷找不到地方了,把这最后一块留下好叫你不劳而获对了吧?”

郭自卫也说:“对,你就是这个意思。”郭自卫前几年当民兵连长时曾在巡逻中亲眼看见,这大脚老汉挎着篮子到他原来的地里收庄稼,可是到了整过的地里这走走那走走,怎么也无法确定他原来的地在何处,只好挎着空篮子回了家。当时他向老书记封铁头汇报时兴奋地说:整大寨田就是好呀,不光深翻土壤增了产,还弄蒙了小